重温《风语者》

昨晚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《风语者》(译作《风语战士》),本来只是想看点片断,不打算全部看完的,结果还是忍不住看完了。

电影的战争场面非常精彩,但是比起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真实性还是差了点。最假的就是主角在枪林弹雨中横冲直撞,但就是不会死。这跟中国的战争影视有点像。难道因为导演是中国人的缘故?

这部电影主要想表达的是在战争状态下友情的可贵。但我通过这部电影想到的是另外的问题。我今天读《思想家》这本书,看到这样的问题:功利主义者认为,正义就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。这其实有一种危险在里面,是不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,就可以对小部分人为所欲为?书中举的一个例子是,医院中有两个病人肾有毛病,另一个病人胃有毛病,他们都可以通过器官移植而救活,不然就会死。这时一个健康的人到医院探望亲戚。按照功利主义者的观点,是不是要把这个健康人肢解,把他的器官移植到三个病人身上?因为这样做只有一个人死而救活了三个人。

《风语者》中,尼古拉斯·凯奇扮演的安德森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密码的安全,这就意味着在危急情况下要杀死情报人员,以免他们落入敌人的手里而致使密码泄露。安德森在具体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非常痛苦,到底要不要把情报人员杀死?安德森在第一次危急关头选择了杀死情报人员,第二次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情报人员。这样的情节安排显然是出于浪漫主义的考虑。否则这部电影凭什么打动人?

作为观众,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这样的安排。如果凯奇被打死了,情报人员依然落入了敌人手中,并且最终导致了密码的泄露呢?岂不是会导致更多人的死亡?

对于这样的道德问题,人们会分成两派。一派人认为应该牺牲少数人保全多数人,另一派认为即使牺牲一个人可以保全一百万人,如果这个被牺牲的人是无辜的那也不行。问题是怎么知道这些选择是正确的?有的哲学家认为应该听凭直觉,直觉对的就是对的。但是听凭直觉也有个问题,即直觉的产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因此很难保证直觉的可靠性。有的哲学家认为应该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。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做,你也觉得对的才是对的,即“己所欲,施于人”。我觉得后者比较合理。

通过电影想到了这些哲学家们思考了几千年也没有最终解决的问题,对我来说太难了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